集团动态

文化领航·核华菁语(七)

作者: 来源: 时间: 2025-06-25

编者按:“文化领航”活动之“核华菁语”自启动以来,得到了广大青年职工的积极响应,收到了不少优秀的投稿作品。他们有的从自身经历出发,立足岗位畅谈自己踏实工作的成长体会;有的从青年建设者的角度,分享工作方法和学习心得;有的审视内心,从心出发,分享新时代青年对生活的希望与感悟。

 

华东公司 卢凤羡

深耕:在经营土壤中筑牢根基

初入经营部时,我是连招标文件都读不懂的“经营小白”。但公司“师带徒”的优良传统,就像肥沃的土壤,让我得以迅速扎根。记得第一次独立制作标书,面对数十页的技术规范和密密麻麻的报价清单,焦虑如潮水般涌来。是同事们手把手教我拆解招标文件重点,耐心讲解报价计算逻辑,让我明白:每一份标书都是公司的脸面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从此,办公室的灯光成了我最熟悉的伙伴,通宵制作标书成了常态。有一次,为了一份关键项目的标书,我连续三个晚上通宵工作到凌晨 3 点,第二天 8 点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继续奋战。三天三夜的坚守,换来的不仅是一份完整的标书,更是对 “精益求精”的深刻理解。我深知,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滋养,就像高楼大厦离不开坚实的地基,我们每一个公司青年,都要在公司的沃土中深植初心,汲取向上的力量。

锤炼:在多岗位熔炉中锻造本领

2023年5月,我调任法务合约部,面对合同管理、人材机审核、成本核算等全新的工作内容,压力如山般袭来。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份合同都关系到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公司的利益。但我告诉自己,挑战就是成长的契机。为了尽快适应岗位,我白天处理日常工作,晚上加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,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同事和领导请教。在一次成本核算工作中,面对复杂的人材机数据和繁琐的计算流程,我陷入了困境。但我没有退缩,而是主动申请到工地一线学习。在工地,我顶着烈日深入施工一线,观察每一道工序的开展,记录每一项材料的使用;与业主沟通协调,学会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同时保障项目顺利进行;管理项目现场,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只有深入一线,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,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在实践的熔炉中,我不断锻造自己的担当之魂,逐渐从一名“新手”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。

征程:在工程建设蓝图中锚定方向

作为工程建设青年,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。在经营部,通宵制作标书是为公司争取项目的冲锋号;在法务合约部,严谨处理每一份合同是保障公司利益的护城河;在工地一线,深入学习施工技术是提升自身能力的磨刀石。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个人的成长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。

面对未来,我们要锚定三个坐标:一是以“精益求精”为准则,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,追求卓越,用高质量的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;二是以“勇于担当”为使命,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不推诿、不退缩,敢于挺身而出,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的责任;三是以“持续学习”为动力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,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用创新思维推动工作进步。

 

华瑞公司王宇洋

在赣州国际会展中心恢宏的穹顶下,抚摸着于都标准厂房崭新的墙面,三年前那个背着测量仪在烈日下手足无措的毕业生,早已在钢筋水泥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。一线青年职工的青春,正是在图纸与现实的碰撞中、在技术与汗水的交融里,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。

初入于都工业园区项目,测量放样成了我的 “拦路虎”。第一次独立作业,面对复杂图纸和精密仪器,我紧张得连操作步骤都频频出错。好不容易完成测量,却因数据偏差导致基础施工出现误差。看着前辈们有条不紊地修正问题,我既羞愧又不甘,暗自发誓要迎头赶上。此后,我开启 “白加黑” 学习模式:白天紧跟老施工员跑现场,边看边记,遇到不懂的立刻请教;晚上在宿舍反复研读图纸和规范,将理论与白天的实践一一对照。通过不断练习,我逐渐掌握了测量技巧,仪器操作也愈发熟练。

随着在江西于都工业园区项目的不断学习和积累,我逐渐适应了施工员的工作节奏,也掌握了更多的施工技能。当转战会展项目时,我带着满满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。会展项目规模更大、施工工艺更复杂,对测量放样和施工协调的要求也更高。

现场施工协调方面,我总结了在于都工业园区项目的经验,制定了一套更科学的协调方案。建立了施工进度跟踪表,实时掌握各班组的施工进度;定期组织施工协调会,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;加强与设计、监理等单位的沟通协作,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。在会展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,通过有效的协调管理,我们成功避免了因交叉作业导致的安全隐患和工期延误,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。

从江西于都工业园区项目到会展项目,从手忙脚乱的施工“小白” 到能够独当一面的施工员,这一路走来,有过挫折和迷茫,也有过收获和喜悦。每一次测量放样的精准数据,每一次施工协调的顺利完成,都让我感受到成长的力量。作为一线施工管理青年,我将继续以梦为马,在钢筋铁骨间浇筑青春,用专业与坚守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让青春在项目建设的热土上绽放璀璨光芒。

 

华东公司 周攀

245月,我被派驻至西藏某项目任项目负责人。这是我在核华东主管的第一个项目,是我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。在西藏项目的经历,也是我此生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。

项目上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?是高原反应发作时边吸氧边工作的执着;是零下二十度蜷缩在被窝中,冻得整晚睡不着的那些夜晚;是沙尘暴肆虐时,吹得摇摇晃晃的集装箱,以及从各种缝隙灌进室内的沙尘;是早起时被冻的梆硬的水杯,是干裂的嘴唇冻裂的脸颊。

这里有欢声笑语,也有咬牙坚持的日夜。面对刺骨的寒风和稀薄的空气,我们从未退缩,因为心中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与对责任的坚守。在这片雪域高原上,每一砖每一瓦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与智慧,每一个工作节点的完成,都见证了我们团队的坚韧和成长。那些并肩奋斗拼搏的日子,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,也让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希望,用匠心温暖这片寒冷的土地。

 

华中公司 黄宇晖

刚入职公司几个月,我需要在一周的时间里独立做出三份投标文件并报价,工作量让当时的我感到十分棘手。三个项目,每个项目要求都不一样,经过多个日夜的加班加点,以及前辈的及时点拨,我很好地完成了这三个项目的投标任务。

后续由于工作调动我逐渐接触了商务流程和劳资方面的工作。根据不同的合同起草条款走流程,安抚工人情绪,及时做劳资资料给工人按时发放工资,协助同事管理现场,都是我的工作。在这个项目上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,对工作内容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全面。

 

华中公司 罗鸿玮

作为一名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,刚接触业务时,面对复杂的财务流程和庞大的数据量,我也曾手足无措。大量合同、发票、送货单、工程进度单等交织在一起,让我一度陷入混乱。但我深知,唯有不断学习,才能进步。白天,我跟着前辈们穿梭于各类票据、表单之间,虚心学习成本核算、项目管理、资金管理的经验;晚上,我跟着线上课程学习,努力看书备考,通过考取相关证书,系统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。渐渐地,我从对业务的懵懂到熟练掌握,每一次学习到的新知识、新技能,都让我感受到成长的喜悦。项目施工周期长、环节多,一笔小小的账目差错,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财务数据。对于每一笔业务都要保证账账相符、账表相符,建立详细的台账,对每一笔收支都进行分类记录和反复核对。

在公司多年的经历不仅让我对建筑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让我明白了会计工作的价值所在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,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

华中公司 罗吉辉

工作本质上是一个相互配合、协作的过程。因此,相互之间良好沟通、保持信息畅通至关重要。我们必须摒弃“一亩三分地”的本位主义思维,在遇到问题时,多交流、多沟通,尽可能地汇聚合力、减少阻力,以实现上下贯通、左右衔接、内外一体。

在具体的工作中,我们要做到多听、多看、多思考、多实践。工作态度至关重要。态度正确,即使以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,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掌握。态度不端,即便有知识基础,也无法把工作做好。我刚到这个岗位时,起初感到非常迷茫,但通过同事的帮助,我开始积极思考自己该如何做好工作,经过实践,逐渐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解,我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了。

 

华瑞公司 张超

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历程,我认为做财务工作必须做到心细、手勤。

所谓心细,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。这是对工作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不然,一时的粗心大意,轻则损失个人利益,重则会给公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。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对每一件事做到一丝不苟,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。

手勤,这也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。作为会计人员,要勤记账、勤查账本,做到日清月结。如果一旦出现失误,就能及时发现,并找出原因,就还有可弥补的机会;如果时间过得久了,我们就可能会忽视,即使后面发现了错误,也错过了最佳补救时机。财务数据要及时更新,才能便于合理运用和周转资金。

 

核事业部 余孝鹏

在于都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项目的历练中,我逐渐懂得:施工现场既是考场,也是课堂。

在一次钢筋验收中,发现局部加强筋缺失,我立即用笔在图纸上标记处出问题区域,及时下单整改通知单并通知班组,要求班组整改后,保存“整改前后对比照片”闭环销项。某次模板验收时,用激光扫平仪检测垂直度时,发现某段柱子模板倾斜超2cm,连夜督促工人加设对拉螺杆。

在见证材料送检的工作中,我在网络上查询检测机构资质;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、观察材料的外观缺陷并做好见证记录。

在项目现场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规律:努力做到四勤两对照两转化(勤跑现场、勤察细节、勤问问题、勤记实况;图纸与规范对照、计划与实际对照;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,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)最终达到一目标: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工程管理人。

 

西南公司 周敏

刚入职场,我对投标资料员的理解还停留在整理文件生前刚的层面。当时把分公司有的所有合同业绩全部重新整理分类归档,有了我的第一个业绩统计表,应用起来得心应手,也让我对公司的业绩了如指掌。直到参与第一个项目投标时,领导及师傅告诉我因为一个标点符号都能废标,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份工作的分量。师傅的一句话让我铭记至今:“标书就是企业的脸面,错一个点可能丢的就是几百上千人的饭碗。

从此,我养成了三遍核查法”:

1.格式核:对照招标文件逐项检查目录、页码、签字签章位2.内容核:采用双人背对背交叉验证关键数据3.时间核:用倒排计划表管控每个节点,预留5天缓冲期

 

核事业部 徐昊

还记得初到项目上时,施工现场的机械轰鸣,钢筋混凝土的交织构架,施工现场火热朝天,让我既震撼于工程项目的宏大,又深感知识的储备不足。在工作中,面对一些工程结算资料的处理,本以为按流程操作即可,却在编写完内容提交后被退回。那一刻我意识到,工程无小事,哪怕是一个日期、一个数字、一个签字、一个大小写的疏忽,都可能导致整个结算资料的错误,影响整体的可追溯性。这些问题看似微小,却反映出工作习惯的粗糙,为此我开始寻找解决办法,向经验丰富的项目领导和同事学习检查技巧,开始定期检查复盘避免重复失误,做好工作记录,做到手里有活及时处理,拒绝拖拉以免忘记,确保数据正确,在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工程之路道阻且长,唯有保持空杯心态,不断学习精进。